眉山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于2014年8月正式上线运行,由于业务发展日新月异,于2017年3月进行重大升级,实施专业部门自定义责任网格、微信处置通及一站式受理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其中专业部门自定义责任网格结合微信处置通的扁平化处置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利用互联网第三方地图丰富的API接口,实现了处置人员和绘制网格的精准匹配,案件信息直接由中心精准派遣到处置人员,有效破解数字城管处置环节“最后一公里”难题。
以求真探索精神解数字化城管难题
2014年,数字城管上线初期的处置过程粗放,效率不高,案件处置流程基本上是派遣到处置部门的电脑上,然后通过对讲、工单等方式实现互动,导致处置效率低下。同时派遣不精确,流转环节繁琐;在派遣处置环节,存在派遣员的主观经验判断,一旦处置单位众多,容易造成派遣错误。处置通APP转派,流转环节繁琐,也可能造成案件“丢失”。
2016年,数字城管新增处置通APP,在派遣环节根据问题大小类给派遣员提供事先绑定的专业部门,但在处置班组的选择上,还是需要靠派遣员主观经验判断。处置通APP实施难度大,根据不同的手机品牌、操作系统(Android、IOS)及版本各异,造成人员培训及实施工作难度增加,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始终无法大面积推广。
数字城管中心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让系统能自动精准地“找到”处置队员,实现中心和一线处置队员的无缝对接,又能快速大面积的覆盖到所有处置队员呢?
面临着上述难题,眉山在数字化城管方面积极探索,最终以专业部门自定义责任网格、微信处置通及一站式受理模式三大手段实现了现阶段数字化城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最大程度提升了数字城管精准率。
解析破解数字城管难题三大途径
专业部门自定义责任网格
在原有单元网格、责任网格管理的基础上,引入专业部门自定义责任网格。系统赋予每个专业部门一张地图,有多少个专业部门就有多少张划分好各自下属班组责任区域的地图。专业部门管理员或系统管理员可以在地图上图形化地绘制本单位下属班组的责任区域,再将责任区域与处置人员逐一绑定,落实处置责任人。在案件派发过程中,根据事发地坐标位置及问题大小类,系统就能自动判断出该案件由哪个班组处理,并下发案件到事先绑定好的处置人员微信处置通中。
微信处置通
为有效解决处置通APP因功能变化,更新升级导致的有效性、及时性等问题,经过各专业处置部门多次沟通,眉山市结合实际,基于微信企业号开发微信处置通,采用微信号+注册手机方式与处置人员微信账号进行关联,将处置通的功能迁移到微信上。中心派遣案件后,系统能准确的推送到对应处置人员微信处置通上。处置人员接收推送消息后,到处置现场进行处置,处置完成后,利用微信处置通反馈处置结果,并拍摄、上传处置图片。
一站式受理模式
在中心平台阶段采用了一站式受理模式。案件到达中心平台后,程序自动将案件分配给空闲操作员,操作员可在一个界面完成立案、派遣的填单工作,值班长负责审核批转。问题核查时,因引入了微信处置通,平台工作人员可主观判断是否需要监督员现场核查。一站式受理模式的引入简化了操作步骤,在遵循数字城管国标、行标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一站式受理、专业部门自定义责任网格、微信处置通作为扁平化管理的三个重要手段,真正实现了现阶段数字化城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巡查路线
延伸阅读
如何定义数字中心与专业部门之间的关系?
如何为专业部门提供优质服务,眉山市数字中心一直在积极地探索。
在扁平化处置升级过程中,为了划出合理的责任网格,中心在仅有2名技术人员的情况下,投入大量的精力,采用上门走访、多次核实等方式对执法支队、局属各单位以及30多个社区的分级管理区域都分别进行电子坐标测定,精心绘制成电子卫星遥感影像,用于系统智能分配案件。一条案件发生后系统可以根据电子地图和绑定信息将案件高效、智能、精准分配派遣到一线管理人员手机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责任网格精细化管理。
同时,针对主管部门对责任主体、专业部门对下属班组的量化考核,我们深挖需求,提供实时、全面、有效的评价分析报表和专题分析报告。各专业部门对我们的努力看在眼中,服在心中,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专业部门主动提出增加问题上报功能,积极主动为中心提供非本单位的问题发现,两者之间融洽的关系,为眉山市数字城管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