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覆盖率89%,青岛怎么办到的?

今年,“垃圾分类”成了热搜词语,在上海等地,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青岛,这个以“哈(喝)啤酒、吃海鲜”闻名的滨海城市,“垃圾分类”也正在深入百姓的生活。
截至目前,青岛市市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4738个小区(楼院)开展垃圾分类,覆盖居民164万户,覆盖率达到89%;初步打造垃圾分类运输线路697条;9500余家餐饮单位、企业食堂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餐厨垃圾签约率达到82.8%,日均餐厨垃圾收运量达到220吨;西海岸新区焚烧处理厂、小涧西焚烧二期陆续运行,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增加近4000吨;市餐厨垃圾处理建设项目和厨余垃圾处理改扩建项目已通过前期论证阶段。青岛市在垃圾分类的全面实施、全面覆盖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清单制”
理顺体制明确责任
事实上,青岛市的垃圾分类工作起步很早。2000年,青岛率先在山东省开展以废旧电池回收为主要内容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2003年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指导下,与全国5个试点城市共同开展进一步探索;结合处理设施建设,2011年在主城区进一步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2013年在全市推进餐厨垃圾强制分类试点的基础上,选定市南区作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区域,在全国较早尝试厨余垃圾单独分类工作;2017年,山东省青岛市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46个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城市之一,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经过多年的分类工作,青岛市有了初步的经验。他们认为,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理顺管理体制、明确部门责任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顺利推进的必要保障。为此,青岛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2019年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明确了各区、各部门的“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各区相应制发区级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陆续建立以区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双组长领导小组,全市上下对垃圾分类的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空前。市、区、街三级先后设立垃圾分类专职机构,上下联动形成强劲合力,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稳步前进。
“双覆盖”
提升知晓度参与率
青岛市加快分类收集设施和分类宣传设施双覆盖,大力提升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持续扩大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覆盖范围,按要求采购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分类收运车辆并陆续配置到各小区和公共区域,目前市区四分类设施覆盖楼院3956个。
推进宣传设施建设,在各区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免费向全市人民开放,为市民提供就近了解垃圾分类情况的场所;穿点成线,将娄山河物流园区和小涧西生活垃圾处理园区免费向市民开放,设立垃圾处理设施开放日,供市民现场体验垃圾分类处理;在全市加快推动垃圾分类宣传栏布设,使市民在家门口、单位里、道路上即可接触垃圾分类知识。
紧抓“垃圾分类+党建”、“垃圾分类+教育”、“垃圾分类+全媒体”三个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
紧抓垃圾分类与基层党建的融合。坚持“红色”引领 “绿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各级党组织在垃圾分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更多的党员、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以广大党员和志愿者为主力,持续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进社区、进单位,广泛开展“绿色进家园”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3500余次,覆盖人群360余万人次。

紧抓垃圾分类与学校教育的融合。青岛市持续推动“小手拉大手”与垃圾分类深度融合。一方面,紧抓教育“小手”,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幼儿园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已在全市征订40万册,全市学校实现不少于4课时的垃圾分类知识学习;另一方面,紧抓带动“大手”,利用家访日、积分制、视频作业等创新方式,鼓励“小手”在家主动教育和带动“大手”参与垃圾分类,达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引导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积极作用。

紧抓垃圾分类与全媒体的融合。着力整合广播、电视、网络、商业大屏等全媒体资源,开展不间断、无缝隙的宣传推广。今年以来,青岛市先后制作了20条垃圾分类公益宣传片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循环播放;各区、各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各种LOGO、口号、卡通形象等宣传元素百花齐放;地铁、公交、景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垃圾分类宣传随处可见,向市民游客展示了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洋;今年来入户宣传累计142万户,与主题宣传相辅相成,较好的提升了全市人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三保障”
确保工作强势推进
为确保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强势推进,青岛市强化“法规标准、财政资金、高位督导”三个保障
强化法规标准保障。加快制订垃圾分类专项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目前已完成《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待市政府常务会通过后向社会公布。
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市级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垃圾分类的考核奖补,有效促进了各区推进垃圾分类的动力;各区先后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有力保障了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收运车辆配置到位。
强化高位督导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每周调度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每月考核各区推进情况,调度考核内容分别以周报、月报形式上报市委市政府并通报各区、各部门;分管副市长定期组织市级会议会,发掘工作先进经验和示范典型,指导各区和相关单位更好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让群众感受更多获得感
青岛市将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总体部署,把垃圾分类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作,举全市之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稳步发展。
强化组织动员发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做好垃圾分类这项“关键小事”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继续发挥基层街道、社区作用,发动工、青、妇组织的党员、志愿者大力开展义务宣传,积极参与社区垃圾分类。以《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出台为契机,融合全媒体手段,组织全方位、多层次的法规宣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使“从娃娃抓起”落到实处。
坚持规范提质、精细覆盖、精准分类,加快整建制社区的垃圾分类覆盖,尽快创建一批示范达标街道。坚持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深入开展社区共同缔造,充分发挥示范社区、达标街道的典型引路作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