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9热线每天要接到数百个电话,并快速反应为民解忧
■核心提示
“鹅岗路有几个井盖不见了。”在过去,这样一个普通的投诉从发现到处理可能要花上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有了数字化城管后,这一过程最快可能只需几个小时。这就是龙城“大管家”的神威。
说数字城管是“龙城大管家”,大到哪里?记者了解到,数字城管以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全市主建成区划分成几百个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都有唯一的编码。局部扩大后的万米单元网格,将行道上的树、绿地、各类井盖等30余万个基础设施,每种设施20多种基本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同时,还能对城市管理常见的突发事件,如乱搭乱建、暴露垃圾等也录入系统存档建库,对城市管理部件实施准确定位。
可以说,数字化城管系统彻底改变了城市管理传统模式和手段,使其由经验式、运动式、突击式等粗放型管理向 精细长效管理转变,由“小城管”向“大城管”转变,犹如城市有了眼睛、耳朵和大脑,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眼睛:主动捕捉城市管理漏洞
数字城管建立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的机制,整合部门力量,快速加以处理。2010年12月28日,姚智和其他200多名市容巡查员一样,负责路面“扫大街”。他们以分组的形式把市区范围网格化,每两个人负责发现并上报一个单元格里数平方公里的城市管理问题。
一次,姚智和同事在龙屯立交桥底发现占道摆卖情况严重,立即拿出“城管通”拍照,把问题传回信息中心立案。“没要拍照啵,小心打掉你的相机...”“我们是市容巡查员不是执法人员,请理解我们的工作。”姚智无数次向群众解释其工作性质。
姚智介绍,除了网格员及时上报的信息,各主要路段还安装城管视频监控探头,就像一只只眼睛时时监控并发现问题。
耳朵:倾听百姓声音收集焦点
“跃进路的人行道上,有两个井盖被压坏好几天了都没人来处理。”12319热线每天要接到数百个电话,倾听着城市发出的各种声音。市民所反映的焦点 涉及井盖破损无人管等问题。小小井盖存在几家单位共用、废弃以及权属不明等历史问题,出现相互推诿等情况。工作人员得协调相关单位到现场一一核实,最终确认责任单位。
类似这样关系民生的问题每天都在发生。
“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我们肯定要跟进处理。”该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10月,中心共推动维修补缺井盖3172处,填埋无主危险窨井14处。
大脑:协调督促部门处置案件
当市民以及巡查员反映的情况立案后,这些案件将全部转到指挥大厅,工作人员将案件派遣给相关职能部门处理。
9日上午,覃先生反映在屏山小区看到一名流浪乞讨人员,吃睡都在居民楼下。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市救助管理站。20分钟后,救助站反馈,已经对流浪汉给予救助。记者发现,指挥大厅的工作手册里包括供水、供气、排污、园林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知识,工作人员根据各类信息派遣任务。
而在处置案件的过程中,一些单位(部门)不理解、不配合,出现“超时”解决或无人管的情况。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柳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通过媒体通报等措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该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数字城管开通近2年,得到群众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城市的“大管家”工作将更顺畅。
如今,姚智成长为市容巡查城中分队分队长。是什么原因让医学专业的他选择城市管理工作呢?“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姚智告诉记者,城市管理问题繁琐而复杂,可以与各行各业的人接触、沟通、交流,自己能参与城市管理感到很荣幸。
■相关新闻
数字化管理新时代
搭建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人管系统、系统管人”的城市管理新模式。目前,数字城管”管理范围已覆盖全市主建成区124平方公里。
2009年2月,数字城管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8月,系统市级平台建设完成,柳南区作为试点城区同步建成系统;2010年12月28日,市级平台和柳南区二级指挥平台系统同时启动试运行。
2011年,鱼峰、柳北、城中三城区系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从2012年起正式启动“3·19城市管理日”,即每年3月19日为城市管理宣传日,让老百姓参与城市管理。
数字化城市管理涉及乱摆卖、乱停放、井盖丢失破损、道路破损、废弃立杆、无证经营燃气、无证开挖道路。截至2012年10月,共受理案件32.95万件,其中市容巡查员主动发现上报28.99万件,视频抓拍10018件,城市管理服务热线12319”受理群众投诉21000件,政府热线12345”转接转派9493件,网站投诉受理100件,立案30.37万件,结案29.54万件,结案率为97.3%。
--柳州晚报 记者张捷黎寒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