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人员对路上撒漏进行调查
展示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上的自动装置控制器
执法人员深夜查扣“多拉快跑”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
老式渣土车“抛、洒、遗、漏”的弊端突出
执法人员到工地查看运输车辆的密闭情况,防止车轮带泥上路
“地干净了,环境也好多了。”从2008年7月1日我市启动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管理,如今已过去了7年多。历经7年之久的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我市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因势利导、市场运作、稳步推进”的建筑垃圾运输管理新路子,并形成了特点鲜明的“柳州经验”。近日,晚报记者深入走访,揭秘我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由混乱无序到规范有序,乃至有力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嬗变过程。
苦恼:建筑垃圾运输撒漏严重
“雨天满地泥,晴天漫天尘。”谈起我市未采取建筑垃圾(俗称“渣土”)密闭化运输之前,时任市城管执法直属大队教导员的白俊成深感头痛——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管理无序,撒漏、扰民严重。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重点项目、大型工地上马多,建筑垃圾的产量 、排放量不断增大,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撒漏污染城市道路、到处乱排放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日趋严重。为此,市委 、市政府主要领导 、分管领导,人大 、政协领导,多次专题调研指导建筑垃圾管理及排放处置利用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城管 、住建 、公安交警 、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安排任务,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为解决建筑垃圾运输和处置的多头管理问题,2007年,我市成立了规范建筑垃圾运输专业化车辆运输密闭化专项整治办公室(下称“市密闭办”),由市城管执法局、市住建委、交通运管处、市交警支队等单位抽调工作人员参加,联署统一办公,办公室设在市城管执法局。作为我市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管理常设临时机构,市密闭办负责贯彻落实建筑垃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城市建筑垃圾日常管理,组织执法部门查处私拉乱运、随意倾倒、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等。
探索:实施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
然而,尽管如此,我市的建筑垃圾运输市场仍比较混乱。为解决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混乱现象,通过深入的摸底调研,2008年,市政府决定整合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和规范化管理。
当年7月1日,作为“吃螃蟹者”,我市在广西首先开始实施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我市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收了10家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公司,共约240辆运输专车进入建筑垃圾运输市场。
根据运力需求,到2010年我市再招标了2家经营性质的密闭化运输公司。
在对建筑垃圾运输市场进行规范管理的同时,我市加强了对源头的监管,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对运输车辆违法行为达到一定次数的企业,采取处罚措施。目前,我市已取消了1家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公司资质,暂停3家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公司资质。
与此同时,为解决执法力量不足、取证难的问题,我市由市政府协调相关单位,建立了视频监控体系平台,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天网探头、道路卡口等科技手段来对运输车辆进行监控和辅助执法,并利用网上办案系统,建立运输车辆管控体系,把运输车辆的违法案件录入系统,查询运输车辆违法记录,达到了用高科技手段来管控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的目的。
此外,为了有效整合资源,规范运输公司的管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转变管理模式,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2014年3月,我市成立了柳州市渣土密闭专业化工程运输协会。渣土协会在市密闭办的监管下,对渣土协会的行业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目前13家有资质的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公司加入。
提升:敢于推出新标准模式
“但是,目前我市的350多台老式密闭化运输车辆,都是国三排放标准的运输车,密闭化程度不高,在运营过程中,抛洒滴漏时有发生,且尾气排放超标,对市容和环境污染造成很大的影响。”昨天,记者在对执法部门、运输企业等进行走访时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按照市政府对扬尘治理的要求和市场需求,我市推行使用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招标新增了3家密闭化运输公司,全部购买新车127台。
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具有全密闭、尾气排放达国四标准,合乎市区运输车辆排放标准、安装北斗监控系统。负责渣土车监管平台的技术人员曾志辉介绍,安装车载设备的车辆从工地、运输途中,到建筑垃圾处置点,出现超速、不按线路行驶等违规情况,立即报警并通过语音喊话,不听劝阻的采取“锁车”手段,车辆无法行驶,严格做到车辆规范运输。另外,对违法(章)的运输车辆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辅助执法部门查处案件。
目前,市渣土密闭专业化工程运输协会13家成员单位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均装载了“北斗双模车载”设备,通过智能监控平台全天候工作。
“在市政府的坚强支持下,我们得到了划定新车的营运区域、营运时间的优惠政策、协调制定新车运价定额和信息价参考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市渣土协会会长靳建国表示,通过执法部门的监管、行业自律、“智能化”监控平台规范渣土车运输等措施及手段,我市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将有效解决车辆“抛、洒、遗、漏”的突出问题,助力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据了解,我市将采取“以新车置换老车资质”的模式,逐步淘汰老车,强力推行使用新型渣土车在市区内运营进程。目前,127台新车已经投入市场运营,反映良好,运输车辆撒漏现象明显得到改观,新车基本上无撒漏情况发生。明年,我市在市区将全部淘汰老车使用新车,我市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的推广使用在全区属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