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住所”堆满杂物被市民投诉。
身体状况不容乐观,生活环境脏乱差……近年来,市民关于拾荒者露天生活,给周边的环境造成影响的投诉并不少见,且反复存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鱼峰区城市管理信息中心(以下称鱼峰数管中心)换位思考,从拾荒者实际困难出发,协调相关单位耐心做思想工作,帮助其顺利回家,还周边市容环境干净、整洁。
多部门帮助拾荒者回家
及时清理路边杂物
近日,鱼峰数管中心接到市民投诉称,在荣新路与茅山路交会处的路口居住着一名拾荒者,他在此煮饭起居,堆放大量杂物,既挤占了城市道路,又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
鱼峰数管中心将案件下派到鱼峰区行政执法局,执法局柳石中队到现场进行走访调查,只见拾荒者居住处的地面上,堆放着锅碗瓢盆桌椅炉灶及各类废旧杂物,数量多且占地面积大。据周边群众反映,该流浪汉性格孤僻寡言少语,时常独自骑着一辆人力三轮车四处拾荒,吃喝拉撒都在路口附近解决。拾荒者的种种行为已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
按属地化管理原则,鱼峰数管中心随即组织辖区城管、民政、环卫及荣军街道鸣翠社区、驾鹤村委进行现场协调处置。据了解,这名拾荒者姓石,河池罗城县宝坛乡人,他自称曾是某汽车厂工人,因工伤失去劳动能力,不得不以拾荒为生,前段时间流浪到柳州便索性在此住下。
经工作人员耐心、反复的劝说,石先生同意前往救助站。随后,鱼峰区城管、环卫所出动压缩垃圾车1辆、电动三轮垃圾车3辆等,将石先生留在现场的大量杂物清理运走,道路恢复了干净畅通,周边市民对相关部门及时有效的处置给予充分肯定。目前,石先生已被送回河池原籍,经多方协调,他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妥善安置。
整合资源解决群众难题
创新推进社会管理
城市管理问题常常与社会管理事务相联系、交叉。针对一事件涉及多问题、多部门的情况,近年来,鱼峰区整合网格化信息指挥中心、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创新办三个部门合并,成立鱼峰区网格化社会管理办公室,整合多部门资源,给部门与部门间的联动、部门与群众间的互动架设好桥梁。
鱼峰数管中心负责人表示,把数字城管的“小网”纳入社会管理这张“大网”,搭建规划建设、服务管理等平台。鱼峰区345名网格员统一配发了“社管通”手持终端,通过社管通信息系统的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手机终端技术、网络技术等,建立以门牌地址信息采集、人口基础信息采集、社会矛盾信息采集等为目标的即时、高效的信息釆集系统,实现了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的及时采集和报送。
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24日,鱼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共受理城市管理案件15352件,结案15342件,结案率99.93%。此外,今年我市将升级“互联网+”城市管理大平台,推广鱼峰区社会管理高位监督模式,推进应急、非应急指挥平台整合,建立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