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满意度测评排名第二,徐汇城管这样做

2016年上海市城管系统公众满意度测评,徐汇区获得中心城区第二的好成绩,区城管执法大队连续第二年荣获“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优秀大队”称号。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部署,徐汇区以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为抓手,探索形成日常管理、指导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机制,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精细化管理等实践中展现了良好的执法成效。

把好改革导向
树立城管执法新形象

以改革推动城管队员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和精神状态,使执法工作更接地气、更有底气、更长人气,社会对城管形象的正面评价与日俱增。

完善顶层设计,理顺执法关系

区委、区政府把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研究制定改革方案,稳妥推进改革措施落地。

紧密结合徐汇特点,从符合城管工作规律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把理顺条块对接机制、人员管理关系、经费保障制度和职责界限作为改革重要内容,发挥条块各司其职的协同效应。

业务指导上,突出由“条”负责统一培训、执法监督和重大行动时的跨区域调动指挥;

日常管理中,强调由“块”负责属地化管理、使用和考核,形成“区属、街镇管、街镇用”的科学分工模式,让一线主战场成为执法形象展示的主舞台。

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执法行为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处罚裁量权基准、法律顾问等工作制度,完善纪委监督检查、执法案卷评查等内部监督机制,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监督力度,将严格、公正、规范、文明的执法理念根深蒂固、入脑入心。

以规范化中队和示范中队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各中队在依法履职、执法规范、为民服务、队伍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补齐旧短板、再上新台阶,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

锤炼党性作风,培育执法铁军

坚持党建引领,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党员亮身份、做表率。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严格《行政执法类公务员从业行为“六条禁令”》,督促干部讲纪律、重作风。近两年来,在执法第一线、拆违最前线,涌现出一批牺牲奉献、勇于担当的优秀干部和执法能手。

在桂江路高压线下走廊拆违中,有队员面对商家不理解,不惧利刃威胁因公负伤。

在衡复历史风貌区整治中,城管队员包干到路,用坚韧敲开居民门,用真诚走进群众心,通过“5+2”“白加黑”坚守,将城管“蓝”化作城区最美丽的保护色。

围绕干事创业
激发执法队伍战斗力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一线力量不足、队伍素质参差等薄弱环节,优化政策、创新手段,推动队伍的科学化、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为有志者搭建平台,让改革者真正得益。

加强激励严约束,鼓励“想干事”

拓展职业发展渠道,以督办、主办和执法员替代原先的职级职务。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平公正的原则,439人套改平移,144人首次晋升为行政执法一级主办至四级主办,打破了职业晋升壁垒,变“独木桥”为“通衢大道”。

完善薪酬待遇,制定分类改革绩效收入分配方案,将薪酬向现场执法倾斜、向主办人员倾斜,与办案质量挂钩、与执法实效挂钩,激发队伍活力和工作主动性。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通过双月考核明确每名队员的职责任务,聘请社会监督员对街面管控、队容风纪、执法行为、投诉接处等进行暗访督察,树立优先选用导向。

提升能力强素养,确保“能干事”

城管执法涉及100多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执法人员在各个领域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

区城管执法局着力抓好法制学习和实务培训,结合基层一线执法实践,组织面向业务骨干和全体成员的培训教育活动,将涉及“10+X”大类、428个执法事项学深吃透,保证每一个案件办理依法合规、有理有据。

针对疑难复杂案件,在各中队建立执法办案组,设立专(兼)职法制员,发挥“小教员”和“传、帮、带”作用,提高执法办案的专业能力,做到“人人能办案、人人会办案”,未发生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重心下移强基础,努力“干成事”

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在不增加编制数的情况下,精简职能科室成员,将新招录队员全部充实到执法一线,实现85%以上的人员编制下沉。

将重心向重点区域聚焦,增设滨江地区执法中队,从机动中队和南站执法队抽调骨干力量充实到徐家汇、衡复等重点地区,优化力量布局,加强对人流密集、活动集聚、情况复杂地区的管理。

让保障向以人为本转变,按照“人随事转、费随事转”原则,完善资产管理和经费保障制度;探索职业保障机制,通过职业保险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士气,消除城管执法后顾之忧。

创新工作机制
提升城管执法效能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矛盾突出的城市管理难点顽症,整合基层执法力量和资源,探索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工作途径,既实现执法处置的“短、平、快”,又促进常态长效管理,提升群众对城区环境改善的感受度。

联勤联动,合力攻克城管难题

围绕“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城管与公安、房管、规划、绿化市容等部门的条条联动,在认定违法建筑、约谈当事人等涉及职责交叉和综合管理事项的环节,拧成一股绳,打好组合拳;加强城管与街镇各支力量的条块联动,落实属地责任,保持日常监管不放松,确保整治后问题不反复、违章不返潮。

去年,全区拆除成片违法建筑110万平方米,城管执法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聚焦与群众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无序设摊、出租汽车违法运营、建筑渣土运输等城市顽症,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营造更加舒适、整洁、文明的生活环境,使群众感受到变化、分享到实惠、体会到幸福。

扁平管理,快速处置违法案件

依托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区-街镇间的信息共享和快速传递,在街镇层面统筹管理力量和属地资源,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有效开展执法整治。

建立简易事项报备制度,将大部分事项的处置权限从执法局下放到各中队,减少执法管理层级,提高事项处置效率。

探索建立夜间联防块区制度,改变以往一个中队对口一个街镇的管控方式,将全区划分为四大联防块区,在重点区域、违法行为易发点布局形成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的联防网络,由机动中队负责全区范围内夜间施工投诉和突发事件支援。

双向融合,服务小区综合治理

推动城管-社区双向融合,通过与居民区联建共建、党员任职居民区兼职副书记等方式,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围绕“美丽小区、幸福家园”目标,在力量下沉后主动融入社区、融入群众、融入网格,按照“一人一居委、一人一小区”要求,有序推进城管社区工作室建设,实现城管队员联系居委会的全覆盖,努力排群众日常忧、解群众身边难。

依托“城管公众开放日”等载体,邀请居委干部、社区代表组成城管志愿者队伍,亲身参与劝阻乱设摊、引导商家履行门责等执法体验,增进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探索智慧城管
提高执法科学化水平

紧扣徐汇承接的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探索“互联网+城管”模式,推出集网上勤务、网上督查、网上办案和网上考核四位一体的“徐汇城管”APP,以科技改变传统,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变。

创新手段,执法精细化

在APP中内嵌现场录音、文字记录、实地取证、适用法律法规介绍等功能模块,通过信息化系统将执法数据进行归并统一,方便追溯查询,进一步促进勤务安排更加合理、执法流程更加规范、网上办案更加透明。

例如,在中小河道治理过程中,执法队员一旦发现正在搭建的违章建筑,即可当场进行拍照取证,并上传至APP进行电子备案,结合实际情况在APP中选择立即整改、责令整改等选项;河长在APP后台看到上报情况后,可根据相关文字、影像信息做出快速反应,组织执法力量到现场依法开展工作。

信息共享,工作高效化

不断完善与“12345”“12319”等热线、区网格化平台、事中事后监管系统的无缝衔接,努力实现与市、区各条线执法部门间的跨层级、跨部门信息共享,形成“一口受理,网上督办”的服务体系,以信息化推动执法力量的合理配置和快速调配,全面提高实际解决率。

注重关口前移,建成大队、中队两级内部视频监控系统,在重点区域和路段加强街面视频监控,利用传感技术与大数据的整合,深度收集和处理城市管理信息,发挥好“智慧城管”在预判、预测、预警方面的助手作用,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将苗头性问题扼杀在摇篮里,有效提升执法效能。

执法留痕,管理规范化

“智慧城管”系统采取“痕迹化”管理的方式,将每位城管队员的日常考勤、学习记录、执法痕迹、工作实绩等方面情况通过积分予以量化评定,与绩效奖励、职务晋升相挂钩。

作为一线执法队员,每天走多少路、做多少事、行驶多少公里都能明确记录备案,从根本上形成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导向,杜绝考核结果唯资历论、唯人缘论的倾向,促进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公正,真正调动起城管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